【MaD Asia 2015】兩岸青年篇|共榮共創

2015 MaD 香港社會創新年會後記之二

灣仔滿滿茶餐廳夥伴們

這趟 MaD Asia 2015 之旅,遇上了十幾位中國大陸的朋友,

有的是在工作坊中的同組、有的在體會馬灣公園的靜謐時遇上、有的在地鐵中邂逅、有的則是在前往午餐的路上的隨意邀請⋯⋯

這些連結,都不是建立於「目的」與「利益」,
而是建立於「真」與「善」。

現在想想,能遇上這些朋友,還真是奇妙。

記得微笑

因為我其實有點「內向」,我是指「認識之前」。
第一天到了 MaD 的廣場前,看到人們一群一群的開始圍圈,而我卻很古怪地不想加進去,感覺有點像是害羞,但又感覺像是害怕,有點難以形容那種感覺,姑且稱為「不想被拒絕」的心態。

不過這心態,我認為是不好的,會讓眼前許多機會從手中悄悄離去,所以我開始面對,換上笑容,微笑著面對眼前這陌生的環境與人群。連結,也就慢慢隨之展開。

「記得微笑,幸運才會降臨在你身上。」

偏見

回到兩岸青年,我們台灣人或許對於中國人,有著眾多的見解與看法,源自於歷史、新聞媒體、在台灣的大陸觀光客等等,但這些都不能代表全面,尤其是在這資訊數位蓬勃的時代。我們在觀光景點常見到的那些讓我們嗤之以鼻的大陸人,通常不是我們這一代,而是上一代文革時期的。

然而,上一代是上一代的事,我們這一個世代,不應該以過去評斷現在,應追求的不是以嘴證明或批評,也不是不斷去競爭與害怕,而是開始去思考如何「共榮共創」。

許多衝突,來至於阻礙;許多誤解,來自於不了解。

如果我們能放下偏見,以真去交流,問問心中那底層的疑問,你我應該都能獲得些省思。

差異

稍微與十幾位大陸朋友聊聊,他們也不怎麼喜歡政府的蠻橫與不便,卻真的也無力反抗,但是會以身為中國人為榮。

我在這邊遇上的大陸青年們,都會主動去了解自己國家的政策、政府、文化認同,並且發展出自己一套的看法,不會因為他人或者媒體說了什麼,就全盤接收。在 MaD Asia 這種交流活動上,我們兩岸青年,該做的應該不只是觀察對方競爭力、談笑風生,也該試著去調整自身姿態,不是去戰鬥,而是基於包容理解的相互合作。

畢竟我們兩岸擁有共同歷史,文化基礎不會差異太大,也是用同種語言溝通,兩岸青年的合作對於亞洲生活圈,是擁有最大潛力的。

如同我在最後聚會上所說:

“How to create the better Asia Life together?”

隨著時間的推移,時代的使命終究會落在我們這一代身上,過往都是西方人領導著世界,隨著資訊爆炸,我們東方人,也該起身,讓西方人認同我們,不再存在偏見,而是以「人性」的角度,去尊重每一個個體。

凌晨六點的海闊天空

影片當初用 Blogger 上傳,要到這裡看。希望楊潔怡還有原檔!

MaD Asia 我認為只是一個催化劑,他讓我們青年互相認識了彼此,接下來如何創造,就是我們的問題了。

「世界上,唯一透過分享不會減少的就是經驗。」

如果我們能有更多人,能透過這次會議,開始分享自身經驗,讓雙方的問題有更多解決的觀點,也是一小步一小步的累積,這時代的共榮共創。

可惜的是,我曾經換個角度思考,若把政府的利益排除(戰略、外交、土地⋯etc.),中國大陸的人民與年輕人,真的需要台灣嗎?我們台灣人會需要,可以很現實面的因為市場經濟與龐大資源,不然小小的海島,在這資訊浪潮的優勢又是什麼?

回到台灣這塊寶島上,看著和藹的人們、親切的環境、美味的食物,真的是塊寶土,想著想著,這的的確確是塊世外桃源,我真的很愛這個國家-台灣。身上流著這塊土地的血液,我們這一代年輕人,又能為這塊土地做些什麼呢?

關於紀錄

為什麼要紀錄?

我記得在CNEX的關於宣傳片上,王文華這樣說過:

「因為紀錄,過去沒有真的過去,而保留到了未來。」

我紀錄,也是出自於這樣的原因,並且想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的經驗,傳遞下去,使之思考,引起更多面向的討論。

CNEX:紀錄華人生活、文化、社會發展的非營利性質文創組織

期盼著未來相見時,彼此都擁抱著更多故事。

雖然沒有帶什麼很遠大的計畫回到台灣,但我還是會藉此機會,
吸取更多知識,調整態度,繼續滋潤自己、涵養他人,

保持兩岸青年的交流,不再讓媒體與政策的高牆,造成誤解與不了解。

持續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,奮鬥下去。

有大陸朋友說想創建個平台連結兩岸,這的確不怎麼困難,但此平台的方向與提供的服務為?如何激發誘因與創造需求?團隊與如何持續運作?

這些就困難了。

還是有人有任何想法想分享嗎?

延伸閱讀

備註:此篇文章為 2015年 參加完 MaD Asia 2015 時撰寫,若當時拙劣的文字紀錄有所疏忽或缺漏,近期會修正補上,也歡迎各位朋友給我指正與建議,謝謝!

謝謝,看到最後的你

若喜歡我在 Medium 的內容,
歡迎「點此分享」到臉書給更多朋友。

我說…如果…你能順手打賞我一杯咖啡?

街口支付打賞雷蒙,免手續費又快速!

  • 電腦閱讀:打開街口支付 → 介面上方轉帳 → 掃個 QRcode 來打賞!
  • 手機閱讀:打開街口支付 → 介面上方轉帳 → 輸入帳號 → 901005033
  • 街口支付的好處?(台灣的支付品牌,必須支持個)

--

--

侯智薰(Raymond Hou)
侯智薰(Raymond Hou)

Written by 侯智薰(Raymond Hou)

探索現代人需要的數位工作術、聰明工作和生活品質方案,也分享一人公司故事|18 歲印度自助旅行,22 歲全遠距工作者,24 歲結婚到北京做互聯網產品運營,26 歲回到台灣和老婆打造智能工作宅,保持任性熱愛生活|▲ 最新內容在個人網站:raymondhouch.com

No responses yet

Write a response